右江日报社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党旗高扬新征程
——百色撤地设市二十周年之党建工作综述
来源:右江日报   2022-12-02 09:18:02

□本报记者 罗 霞

木栅栏、石板路、纳凉亭……在田阳区五村镇巴某村,随意一处都是景。这个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巴某村党支部带领下,不断完善村级管理体制,先后实施“头雁工程”“先锋工程”“输血工程”,推动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气候等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孕育出一片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沃土。

巴某村的振兴之路,是我市以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驻足回眸,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凝心铸魂筑牢信仰之基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结合百色实际,用好用足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党内教育活动,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

在开展的各项党内教育活动中,百色突出超前谋划、领导带头、活动特色、从严督导和搞好结合,党内集中教育呈现新气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创新“换位沉底”查四风、“沉底思政”、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召开典型案例分析、“第一议题”等制度机制,以及开设的“百色讲坛”“红城夜校”“讲习所”“文秀课堂”等学习教育平台,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典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市把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做到人人学、对照学、全程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建成“初心使命馆”等38个红色教育“打卡地”,开发红色研学线路,组织策划系列打卡红色教育基地主题学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红色文化学习和宣传热潮。在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大力开展对党忠诚教育,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探索“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互动”教学模式。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开发情景党课、红色艺术党课,以小党课呈现大事迹,引发情感共鸣。创新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文秀事迹我来学”“乡村振兴我来干”等特色主题活动,建立“文秀先锋岗”亮诺践诺等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全力为群众解难题25.3万件。

强基固本打造坚强堡垒

“最开始是村党总支部书记喊我们种芒果,她懂技术、懂市场,我们都相信她,跟着她一起种。如今在村党总支部带领下,全村一起发展芒果产业,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在田东县林逢镇东养村村民眼中,村党总支部书记陆秀缎是他们的产业带头人,村党总支部就是他们发展产业的主心骨。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管党治党,重在基层。撤地设市20年,我市立足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持续加强农村、城市、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先后实施党支部“对标定级、整体提升”、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等行动,不断织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撤地设市前,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4955个。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基层党组织增加到9134个(其中,基层党委401个,党总支部846个,党支部7887个)。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品牌化创建,先后推出了“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农事村办”“一办三中心”“结对共建、先锋同行”“三大区域党建”“三边党建”“党支部对标村”“六带十群创建”“文秀先锋号创建”等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党建工作品牌,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主力军作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脱贫致富。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先锋行”活动,以实施头雁引领、堡垒筑强、素质提升、先锋示范、基础保障“五大工程”为载体,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齐步发力、同频共振。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党旗领航·乡村振兴”六大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育强村级头雁队伍,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90.7万元,扶持村干部学历提升1033人。建立红旗乡村争创机制,评选出首批红旗乡镇25个、三批红旗村1500个,1镇7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六带十群”示范创建活动,精心培育339个市级示范点。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书记领办、攻坚提效”行动,全市成立4家县级集体经济公司、47家镇级集体经济公司、437家村办企业。引导民营企业与脱贫村结对联建,全市有838家民营企业(商会)与820个帮扶村签订村企结对共建协议,落实推进乡村振兴项目232个。

党建助力疫情防控。自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我市推行“党建+网格”管理模式,优化设置网格数6460个,划分单元格数3.1万个,配优配强3.98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助力疫情防控。

正风肃纪锤炼过硬队伍

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公道正派作为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把选人用人关口。突出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在全区率先出台干部德的量化考核办法,实施干部德的量化考核和政治素质反向考察。建立干部选任回访调查制度,通过“议”“测”“访”“评”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重基层、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的导向,2013年探索实行乡镇党委书记“阳光上升通道”;2015年,在全区率先启动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工作;2021年换届中,优先选拔脱贫攻坚一线担当实干好干部。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猛将、闯将、干将“三将”干部考察机制,开展推荐、考察识别,并强化结果运用,2021年换届提拔的123名县(市、区)领导干部中,除结构性人选外,100%为“三将”干部。建立“黄文秀式好干部”选树长效机制,2019年至今,先后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百色试验区建设等急难险重一线选树了三批共107名“黄文秀式好干部”。

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源头培养和引进,从2000年开始招录选调生,截至2022年6月30日,在职选调生共1075人。持续实施挂职锻炼行动,每年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深圳市及自治区直属部门挂职锻炼。

持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坚持因需施教,聚焦百色高质量发展和“一市一区”建设需要,精准实施干部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举办了各种专业知识培训班2800多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超过50万人次。

此外,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创建平台、创新政策、创优环境,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4.5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8.6万人,增长54.1%,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结。

回眸过去的二十年,在党建引领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向着高质量建设“一市一区”目标迈进。

【网络编辑:黄素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