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网通讯员 罗贵文
2020年以来,百色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农用地安全利用的决策部署,积极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从土壤环境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采取有针对性的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措施,确保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平果市太平镇联合攻关示范区调整种植结构。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自2020年4月我市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出重要指示并给予大力支持,市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市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联席组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了工作目标及要求,为全市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成立了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落实责任主体,细化工作方案。为顺利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2020年4月20日,我市制定印发了《百色市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地方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和农业农村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的主管责任、任务分工。市农业农村局和生态环境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各项具体任务工作实施方案和联合攻关方案,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
加强宣传教育,推进公众参与。通过微信群、广播、横幅、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农用地安全利用方针政策和先进经验,并做到宣传全覆盖无死角,营造推动农用地安全利用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尊重社会群体的意愿,引导群众自觉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形成推动农用地安全利用、共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局面。
做到及早谋划,科学有序推进。根据百色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结果、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初步结果、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等调查监测数据,结合利用方式、地形地貌、污染程度、集中连片等因素,以乡镇为单元,统筹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根据土壤重金属含量对耕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三个类别。为确保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顺利进行,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的市直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全面完成并收集好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相关基础资料。2020年10月底,全市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已完成室内工作划分及出图,地块实地核实工作业已完成。
强化目标导向,加快示范区建设。根据自治区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要求,土壤重金属超标的严格管控类耕地达到100%安全利用率,严格管控类水田通过种植结构,改种旱作种植等对土壤重金属吸收少的农作物达到安全利用的目的;安全利用类耕地水田则通过采取种植低积累水稻品种、土壤重金属钝化、喷施重金属叶面阻控剂等技术措施,阻碍土壤重金属向农产品转移而达到安全利用目的。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用利用集中推进示范区24个、面上推进区136个,集中推进区869个;在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隆林和乐业等6个县(市、区)建立农用地利用联合公关示范区12个。通过联合攻关实施和探索,在稻米安全生产的高背景土壤镉风险阈值区域,筛选或选育镉低积累水稻品种4-6个,建立防控稻米镉技术体系2-4套,制定或者参与制定水稻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筛选技术规程或者配套的栽培技术规范3-5 项,建设防控稻米镉积累示范基地2-3个。到2024年,形成水稻产地安全利用技术方案,水稻主产区安全利用类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示范基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德保足荣镇集中推进示范区无人机喷施叶面阻控剂。
强化督查指导,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为推进全市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先后召开推进会议2次,通过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工作督导2轮,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召开技术培训会议55次,培训县级业务骨干、乡镇业务人员2658人次,市推进农用地联席工作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技术指导25次186人次。
强化保密意识,筑牢保密防线。严格按照自治区《农用地安全利用保密工作室建设指南》要求,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相继建立了农用地安全利用保密工作室,落实专人负责,形成管理机制,有效解决保密材料载体的保密工作,最大程度上消除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
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农用地安全地块台账已经完成建立,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